这些天微信的咨询量实在太大,所以开了一个羚羊公考100问的合集,旨在方便大家查找,集中性解决问题,提高效率。大家在顶部点蓝色的字可以直接前往,后续会逐步更新,欢迎关注。
—
图片
以下为回复内容,并做了补充完善:
听课的时候会,但做题不会。主要有3个原因:
一是知识没学透。我讲的还是我讲的,你没有吸收。就像看电影,感觉都看完了但其实你回顾细节,基本都是破碎的片段。那如何才能充分吸收电影传达的观点呢?写影评,输出你的观点。听课也是如此,听课是接收信息,做题是消化信息。
需要注意的是,吸收老师讲课的信息,背诵、默写讲义或摘抄下来,有意义但效率不高。举个简单的例子,在123卷中,我讲了123个行测高频考点,大家下载过讲义的就知道,内容已经比较精简了,拿来即用,没必要摘抄。
可以试着自己画画脑图,尽可能自己写一写题的解析,如果有同考的伙伴,也可以将自己的解析,讲给对方听,如果别人能听懂,那么就是真正学透了,内化了。
二是学习不系统。很多考生学了A,马上开始学B,然后学C的时候,A早就忘光了。这时给你的感觉就是,明明我刚听课的时候会,但做题就不会了。这是因为听课的时候,你的记忆是清晰且和知识点对应的,自然做起题来轻松。但当你学了多个部分后,又不做拆解,缺乏复盘,甚至连计划都没有,指望模糊的记忆,是很难做对题的。
2天一次小复盘,出现问题便通过再次听课+刷题巩固。每周安排一次整卷,如果时间比较紧张,数量和常识部分可不做。刚开始不要太关注题的正确率,不知道就不知道,实事求是,不要去猜。不要想着自己要听多少课,刷多少题。保持一定节奏,循环且渐进,踏实走好每一步,拿到分才是最重要的。
三是课程不精简。我比较排斥闲话太多,铺垫太长的课。本来考生时间就紧张,开了倍速,还要听你啰嗦,讲一些调节课堂氛围的话,甚至担心错过重点,不敢拖进度条。
大家都是成年人,如果老师还要在学员听课积极性上花功夫,于我而言实属浪费时间,这也是我的课每节都是20多分钟的原因。课程实不实用?能不能快速击中痛点?而不是听评书,念解析,这也很关键!
最后是,问你是否为学员,并非只回复学员问题。我一般和学员沟通都是课后答疑区,有问题及时解决。困扰你的具体问题,也只能通过具体的学习沟通过程,来一点点抠出来,一点点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