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边人注意除了招聘考试,还有这7种方式获取事业编制!

尽管事业编制与公务员的行政编制有所不同,但由于其薪资和待遇由国家或地方财政承担,因此稳定性较高,被视为理想的单位。
在大部分人的观念中,要获得事业编制,必须通过事业单位考试。
然而,实际上,除了参加考试,还有其他途径可以进入体制并获得事业编制。
01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
自2005年开始,进入事业单位必须参加公开招聘考试,这是进入体制内最主要的途径之一。考试由组织部门和人社部门负责,分为中直、省直、市直、县直四个层次,考生需通过笔试和面试的考验。
优点是报考条件相对较低,本科及以上毕业生可报考绝大多数岗位,部分特定岗位专科毕业生也可报考。年龄限制也较为宽松,可一直报考到40岁。
但缺点是提供的岗位相对较少,且多集中在特定领域,如应急管理、环境保护、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等。因此,考生在选择岗位时需谨慎考虑自己的专业背景和职业规划。
02高层次人才引进
各地为争夺人才推出的人才引进政策,是近年来常见的进入体制内的方式。不同地区政策名称和招考条件有所不同。以济宁为例,经历了“优才计划”、“急需紧缺青年优秀人才”、“优秀青年人才引进计划”等。
该途径的优点一是符合条件的人较少,竞争不激烈;二是不需要笔试,直接面试;三是待遇较好,包括人才补贴、住房补贴、家属照顾等。以济宁为例,2023年对市、县属学校、医院、科研院所新全职引进的博士研究生,3年内市财政按每人每年6万元的标准给予人才补贴,并给予20万元人才房票奖励。
缺点是大部分考生的学历不够高、学校不够好,无法参加。
03三支一扶
“三支一扶”是一种通常的政策,即服务期满并经过考核合格后,可以转为正式编制。然而,并非所有地方都实行这一政策,其与地方的土政策存在较为紧密的联系。在某些地方,政策规定只有在原服务单位有职位空缺或有相对应的自然减员需要补充人员时,才会聘用”三支一扶”的大学生。
而在其他地方,则可能享受一定的政策加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或由地方拿出一定比例的岗位进行特招等优惠政策。
04大学生村官
大学生村官享受多种优惠政策。首先,对于聘用期满且考核称职的大学生村官,如果具备选调生条件和资格,可以通过组织推荐参加选调生统一招考。其次,他们可以参加面向大学生村官等基层服务人员的公务员定向招录。
最后,县(市、区)和乡镇事业单位在每年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时,会专门拿出一定比例的岗位定向招聘大学生村官。
05特岗教师
特岗教师一般有三年的服务期限。服务期满后,如果要在当地继续留任,一般会安排事业编制。这些在招聘特岗教师的时候就已经有所说明。
06西部计划
西部计划志愿者在转为地方事业编制方面的机会相对较小,但仍然有一些人通过这种方式成功进入体制内。
07公费生
公费生是指通过国家或地方政策资助的学生,其中最常见的类型是公费师范生。但实际上,除了师范生,还有公费医学生和公费农科生。这些学生在校期间不仅享受免费教育,而且毕业后还会被分配工作并拥有编制,不过通常会前往偏远地区工作。
08部队转业
通过军队转业安置考试,军人可以安置到机关事业单位。在部队中,军官可以转业到机关单位,也可以转到事业单位,并保留干部身份。而士官身份的人员也有一部分会被安置到地方,并获得事业单位的编制,但他们的身份仍然是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