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东省考面试真题:
2024年5月17日上午广东公务员面试题
材料: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明、建设文化强国作出全面部署。“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
第一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明、建设文化强国作出全面部署。“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请你谈谈对于这句话的看法。
第二题
你们是文旅部门准备组织文化宫开展端午文化系列讲座,你是文旅部门工作人员,如果领导让你负责,你怎么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第三题
村里的祠堂建成已有多年,因年久失修导致使用受限。村委领导让你负责解决祠堂年久失修的问题,但是市里没有相关的工作人员,请问你怎么开展本次工作?
2024年5月17日下午广东公务员面试题
材料: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质,也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当前,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不确定、难预料的因素增多,国内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躲不开、绕不过的深层次矛盾,各种风险挑战、困难问题比以往更加严峻复杂,这都对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新形势新任务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把调查研究作为做好工作的基本功,通过调查研究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于变局中开新局的“金钥匙”,促进各项工作推陈出新、取得突破。
用好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调查研究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如何充分发挥调查研究对谋划工作、科学决策的辅助作用,《之江新语》中有精到论述,“各级领导干部在调查研究工作中,一定要保持求真务实的作风,努力在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上下功夫”。“深、实、细、准、效”,短短五个字蕴含深刻的哲理和方法论意义。“深”,就是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到田间地头去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实”,就是作风要实,轻车简从,真正做到听实话、摸实情、办实事。“细”,就是要认真听取各方面意见,掌握全面情况。“准”就是要善于分析矛盾、发现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规律性的东西。“效”,就是要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办法,做到出实招,见实效。
第一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结合实际谈谈你对于这句话的看法。
第二题
为了打造更好的营商环境,某市要对预制菜企业开展调查,请谈谈调查的重点是什么?
第三题
你是街道工作人员,街道正在开展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施工导致居民楼有明显震感,居民找到你反映问题,你应该如何处理?
2024年5月18日上午广东省考面试题及参考解析
(10+10三道题,备考室思考10分钟,面试室作答)
材料:领导人说:“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与此同时,部分地区也出现耕地“非粮化”倾向,一些地方把农业结构调整简单理解为压减粮食生产,一些经营主体违规在永久基本农田上种树挖塘,一些工商资本大规模流转耕地改种非粮作物等,这些问题如果任其发展,将影响国家粮食安全。
为了保护耕地,要严厉打击非法占用农用地犯罪和耕地非法取土,分类稳妥开展违规占用耕地整改复耕,细化明确耕地“非粮化”整改范围,合理安排恢复时序,因地制宜推进撂荒地利用,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对确无人耕种的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多途径种好用好,守住我们的粮袋子,守住农民的命根子。要强化科技手段支撑,积极应用无人机系统巡田,精准、动态监测耕地变化,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行为。
第一题:领导人在讲话中指出,“中国人要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请谈谈对这句话的看法。
第二题:当前,部分地区存在耕地“非粮化”的问题,现针对违规占用耕地及永久基本农田展开调研,有哪些重点?
第三题:随着农村劳动力逐渐转移,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耕地撂荒问题引发关注,请提出解决对策。
5月18日上午第一题参考答案解析:
这句话强调了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以及自给自足的原则。以下是我的几点看法:
1. **粮食安全的战略意义**:
在全球化背景下,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领导人的这一表述,凸显了中国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的坚定立场。通过提高国内粮食生产水平,减少对外部市场的依赖,可以有效抵御国际市场波动和潜在风险,确保国家的稳定和人民的生活需求。
2. **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这句话强调了农业发展在国家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为了实现粮食自给,需要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作物品质。同时,还需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多元化的农产品生产体系,以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3. **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
确保粮食安全不仅需要提高粮食产量,还需要关注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问题。通过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强农业支持政策,提供农业技术指导,可以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从而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4. **国际合作与竞争**:
在全球粮食市场中,中国需要既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又要加强国际合作。通过参与国际粮食贸易,可以调节国内市场供需关系,但同时也要防范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对国内粮食安全的影响。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农业合作,可以共享技术、市场信息,共同应对全球粮食安全挑战。
5.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在追求粮食自给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这意味着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同时,要注重生态保护,合理利用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和污染,确保农业生产的长期可持续性。通过推广绿色生产方式,发展循环农业,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6. **政策支持与市场机制**:
为了实现粮食自给,政府需要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服务等,以降低农民的生产成本,提高种粮的积极性。同时,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让农民根据市场需求自主决定种植结构,提高农业生产的市场化水平。
7.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
在确保粮食供应的同时,还必须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确保上市的农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和质量要求。通过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食品安全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
8. **应急储备体系建设**:
为了应对可能的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需要建立健全的粮食应急储备体系。通过合理的储备规模和调度机制,可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响应,保障市场供应稳定。
9. **公众教育与意识提升**:
提高公众对粮食安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宣传教育活动,可以普及粮食生产知识,提高人们的节约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粮食安全的良好氛围。
10. **科技创新的驱动作用**:
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和提高粮食生产效率的关键。通过支持农业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可以引进和培育适应中国国情的优良品种,提高抗病虫害能力,减少农药使用,实现绿色生产。
11. **土地政策与耕地保护**:
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因此必须严格执行土地政策,确保耕地面积不减少,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可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促进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12.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完善**:
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吸引和留住农村劳动力的重要措施。通过提供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服务,可以减轻农民的后顾之忧,使他们更加安心地从事农业生产。
13. **农村金融服务创新**:
金融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支撑。通过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如小额信贷、保险等产品,可以解决农民在生产过程中的资金需求问题,降低他们的生产风险。
14. **农业国际合作与交流**:
在全球化背景下,积极参与国际农业合作与交流是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可以促进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
15. **农村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必须注重农村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通过推广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环保型农业生产方式,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的农业资源。
总之,“中国人要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这句话深刻揭示了粮食安全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强调了自给自足的原则。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当从多个方面入手,综合施策,确保粮食安全,推动农业和农村的持续健康发展。